
与去年相比
今年巴塞尔的绘画类作品更多一些
除了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外名家作品之外
90后新晋艺术家也开始登台亮相
其中,来自台湾彭奕轩的个人作品——
[非永久性标记] Impermanent Marks
令我印象深刻
马克笔和白板
这是大家办公室里再寻常不过的文具
艺术家却通过它们开展创作
还原自己记忆中
台湾经受台风、地震等灾害后的新闻影像
将当时的震撼重新带到观者面前
白板笔迹一抹即消
象征了视觉记忆的短暂,转眼消逝
现实生活里,在这个全球化年代
地球每个角落发生的事件
时刻带给我们冲击
但很快又被新的资讯洗刷
世界已经很难为记忆留下时间和空间
白板临时书写的认知
与艺术家细腻繁复的笔触形成强烈对比
同时,移动式的白板也如同图层般的堆叠
再次强调影像的作用
因信息更迭而变的短如掠影
艺术家将属于公众的记忆影像与个人的经验场景投影交错,堆叠的图层画面反映着媒体现实的易忘经验,从一个年轻人的角度隐隐道出这个世界的不安定性。
在看展的过程中,是什么令你停下脚步?
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是第七届,本届香港巴塞尔邀请来自 36 个国家地区、242 家顶级画廊参展。数以千计的作品中并没有太多时间去一一了解艺术家背后的想法。我会选择性的挑选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。或者说暴走一天之后是什么令我在茫茫作品中停留?
体量,无疑在展馆中最大物理空间的存在
色彩,人是色觉动物嘛
材质,好的材质能更好的表达到想要表达的
还有比如互动,声音,灯光等等因素都会让我停下来,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世界,但个人觉得传达的开始是由你能不能停下来为起点,毕竟每个人都是艺术家,每个人都不是。
艺术与三月一样
有不同的色调、亮度和饱和度
颜色可以代表人的心情
斑斓的色彩,迷倒众生,又引人深思
它们独一无二的理念让人过目难忘宛如梦境
它们是满足他人的需求,是悦人
它们是作者内心外溢的表达
是悦己
生活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
我们的生活也是彩色的
《为何不给寄居蟹一个避风港》是由东京的久保田真帆(Maho Kubota)画廊的艺术家Aki Inomata以寄居蟹为主题的艺术项目,一组通过3D打印制作出的晶莹剔透的城市模型,为寄居蟹依附躯体的外壳。以此来表达对人与自然、居住环境、文化、标签等方面的思考。
寄居蟹的日语是“yadokari”(ヤドカリ),还有一层意思是“居无定所的人。因为寄居蟹没有固定的壳,他们会随着生长、或者环境的影响换壳,不断找新的“避风港”, 艺术家把寄居蟹这种行为的与人类联系了起来,两种生物的共同点就是不断在寻找一处更适合自己的环境。
正如当下的我们,也只是这世间渺小的寄居蟹,出生在一个地方,却因为学习、工作或其他原因,而远离家乡来到于另个一城市或国家,无数次辗转的旅程、投奔与离开,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。
艺术既是表现人们的感情,也是表现人们的思想,但并非抽象地表现,而是用生动的形象表现,艺术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此!
——普列汉诺夫
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,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。
——美国哲学家 兰格
对于我来说
艺术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主观精神产物
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表现
《Dogs in the manger》 ——Abdul Abdullah
这幅作品由澳大利亚艺术家Abdul Abdullah完成。他在多样的实践中解决了在当代社会作为“另类”的经历。出于对人类现状的考虑,他通过精心“设计”的黑暗独特的作品,揭示了文化杂合,仪式,礼仪以及自我和身份等概念。
艺术若只是看作是对世界万物真实的表达,我觉得这样的描述似乎有些局限的,就如同普通人往往是望文生义的表象,真正的智慧还需亲自去思考、求证、实践。所以说,艺术的感知是需要每个人设身处地去思考,去感受,透过表象看本质。